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朗诵音频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手迹鉴赏
「附」 李淑一原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翻译」 我失去了深受自己宠爱的妻子杨开慧你失去了你的丈夫柳直荀, 杨柳二人的英魂轻轻飘向深广的长空。 试问吴刚天上有什么? 吴刚捧出了月宫特有的桂花酒。 寂寞的嫦娥也喜笑颜开,舒展起宽大的衣袖, 在万里青天为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忽然听到凡间传来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激动泪流,天地有感而人间大雨倾盆。
「注释」 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 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作者自注:‘泪飞顿作倾盆雨’。是指高兴得掉泪。 毛泽东写给毛岸青、韶华的手书改“娇杨”为“杨花”,改“飞”为“挥”,词末写有“毛泽东 九月一日”字样,毛泽东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写作背景」 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写于1957年5月11日,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题目是题为《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毛泽东给李淑一信,有《游仙》一首为赠。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给“十月诗社”社长张明霞同学复信:《游仙》改《赠李淑一》,一九五八年《湖南师院》元旦特刊公开发表时题为《游仙(赠李淑一)》。,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
「赏析」 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它原本是一首“悼亡”词(悼念诗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 一起句“我失骄杨君失柳”,诗人毛泽东用两个“失”字,体现出了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且天然产生双关意思,杨柳的忠魂和杨花柳絮轻盈飘飞的样子。而“重霄九”有烈士浩气长存之感,也有诗人一贯的雄姿英发的特征。“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多么浪漫的情怀!这句中我们就已经闻到了那发自肺腑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杨柳二烈士已经仙去,忠魂飘上了“重霄九”,进入了月宫。 接着两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幽凉的神话世界,仙人吴刚为二忠魂“捧”出了桂花酒。这种酒本是仙人自己所饮的佳酿,但由于忠魂飘来,即十分虔敬地以如此美酒款待。 下阕,起始二句“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诗人从仙人把酒相迎,自然过渡到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为英烈起舞,以表敬意。 最后二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诗人大笔急转,嫦娥仙女正在为忠魂舞蹈之时,却忽然有人来 报告人间已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好消息,两个忠魂闻之“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艺术夸张,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英烈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泪飞顿作倾盆雨”高亢遒劲,雄浑磅礴,荡气回肠!同时这二句也传达出诗人自己内心对革命终于成功的不胜感慨的情怀。
这是混合着无限悲伤与欢喜的热泪!是超凡脱俗的热泪!一字一句领略雄浑苍茫的景象,感染乐天达观、笑看风云的大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进入心驰神往而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独特、完美。想象力极为丰富、奇异、巧妙。从烈士的姓氏到飘飞的杨柳之花,再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桂花酒及嫦娥舞蹈的欢迎,然后是热泪飞洒大地的宏大场面,真正做到了天上、地下任诗人翱翔的局面,浪漫的精神、优美的古代神话。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扞卫革命成果。 |
上一篇: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